您的位置:首页 >栏目首页 > 营收 >

生态环境局长接热线 | 局长专访:续改善空气质量 全面建设“无废城市”

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,到2025年上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将达到90%以上;加快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推进垃圾分类迈入2.0时代;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,支撑高质量发展……今天上午,在率先接听市民来电后,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海林接受了新民晚报专访,他用一连串实打实的数据和举措,分享了生态治理的“成绩单”,也勾勒出生态之城的“新蓝图”。


【资料图】

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

近段时间,申城的“水晶天”“火烧云”,在朋友圈屡屡刷屏,而这一幕幕“高颜值”的夏日美景,正是上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。

据罗海林介绍,2013年以来,上海已连续实施两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,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提升,蓝天白云渐成常态。以PM2.5(细颗粒物)为例,年均浓度累计下降约60%。但当前,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效还不稳固,与国际同类城市和广大市民期待还有差距,特别是PM2.5和臭氧污染过程仍偶有发生,必须持续用力、久久为功,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。

为此,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《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计划》),提出到2025年,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要求,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%以上,PM2.5年均浓度稳定控制在30微克/立方米以下,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。

《计划》涵盖能源、产业、交通、建设、农业、社会生活和区域协作等7大类任务,包括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、提升交通绿色清洁水平、推动建设领域绿色发展、深化农业污染综合防治、实施社会面源深度治理、深化区域协作共商共治等具体举措。

全面建设“无废城市”

当前,上海正全面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。罗海林表示,建设“无废城市”,上海已具备坚实基础:生活垃圾方面,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,市民分类习惯初步养成。2022年,主要垃圾类别实现“三增一减”目标;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。危险废物方面,全市危险废物焚烧能力已达到53.5万吨/年,较2020年增长32%。医疗废物方面,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体系。

今年4月,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启动后,“8个区+1个管委会”已被纳入国家《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名单》;地方立法工作加快推进,已形成《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(草案)》初稿;出台了危险废物豁免利用专项政策,已豁免利用备案总规模达2.1万吨。推动临港新片区建设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平台,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新片区小微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收集难、处置难问题。

下一步,还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:生活领域,推进垃圾分类走向2.0时代,推动老港基地等7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。工业领域,推动产业绿色升级,实施落后产能调整项目500项,完成清洁生产220家。建筑领域,推动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基本级及以上标准建设,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原则上实施装配式建筑。法制保障方面,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,力争今年年底前向市人大提交无废城市建设条例立法草案。此外,年底前建设一批高质量“无废细胞”,营造浓厚的“无废城市”文化氛围。

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

今年,上海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,也坚持绿色赋能,推动碳达峰碳中和“1+1+8+N”顶层设计文件落地,助力高质量发展。能源领域,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,推进海上风电示范等重大项目。产业领域,坚决遏制“两高”项目盲目发展,推动产业结构调整。交通领域,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结构,扎实推动海铁联运、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。建筑领域,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和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。持续运行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截至7月底,全国碳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(CEA)累计成交量2.4亿吨,累计成交额111.1亿元。

“建设美丽上海,人人都是行动者,更是受益者。”罗海林坦言,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,今年他们将继续开展“金点子”征集活动,欢迎市民朋友积极为生态环境工作建言献策,大家一起身体力行,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,共同打造让人向往的生态之城。

新民晚报记者 房浩

关键词:
最新动态
相关文章
生态环境局长接热线 | 局长专访:续改...
港股异动 | 361度(01361)绩后倒跌逾20...
小米宣布科技战略升级,未来五年技术投...
太平洋龙虎榜:机构净卖出4.48亿元
拳头公布13.16版本更新,中路刺客获得大...
唐河县东王集乡:扎实做好雨季农村道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