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8日,小鹏汽车将以总对价58.35亿港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。
(资料图片)
收购对价以增发股份的形式完成,最高增发9113万股,约占扩大后股本的5%。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份,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。
增发股份分四批完成:收购交割日发行5816万股;量产车型开始交付发行463万股;第一阶段新车交付量达到18万台,发行1405万股;第二阶段新车交付量18万台时,再发行1427万股。
短短一个月内,小鹏新增两名大股东及合作伙伴,助推小鹏股价大涨。
7月底时,大众投资7亿美元获得小鹏约5%的股份,在宣布后的首日,股价大涨34%。而滴滴通过业务换5%的股份,今日股价大涨10%。
短时间内新增两项合作,利大于弊是明面上的,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,顺利的话小鹏一飞冲天,若发展遇不顺,会为当下冲击销量带来负担。
一、ALL IN自动驾驶,双刃剑的开始?
小鹏汽车宣布,与滴滴合作推出的首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将作为小鹏全新品牌的开篇之作。此新车,代号“MONA”,预计于2024年量产,售价定位大约15万元。
滴滴开放全生态赋能,为MONA车型提供智能座舱、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。欲进一步加快自动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在市场上的商业化应用。
何小鹏表示,MONA车型此前滴滴就已在开发,后续小鹏会在滴滴前期工作基础上,完成MONA车型的全部量产研发和销售。
MONA车型主要TO C,兼顾TO B。该品牌少数的SKU针对共享车型,最主要的SKU是打造高等级的无人驾驶,在15万的价位引入小鹏NGP自动驾驶,这是该车型最明显的优势。
在销售预期上,何小鹏对这个产品的销售竞争力非常乐观,至少年销量10万以上,预期要远高于这个数字。并称,“A级市场要有非常大的量,对智能的规模和收益有巨大的放大价值”。
何小鹏这次讲的故事也很直接,直接将未来5年的路都设计好了,通过滴滴网约车市场,增加自身的销量。最终目标是通过滴滴平台实现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,这与马斯克未来的规划几乎一样。
预期的确很美好,若能实现的话,小鹏会成为一只大牛股,但现实能否如愿呢?
虽然小鹏自动驾驶的灵魂人物吴新宙离任去了英伟达,但吴新宙牵线英伟达与小鹏达成更深入的合作,这让小鹏似乎能继续保持自身在智驾上的优势。
技术上的担忧无法判断,但在小鹏实现未来规划的路上,可能会遇到以下的问题。
二、理想曾失败的路,小鹏再走一遍?
早在2018年时,理想就和滴滴尝试过合作的模式。
当时理想的现金流比较紧张,通过合作的模式,共同开发了一款纯电动的MPV,这款车型和理想ONE采用同一底盘生产,为滴滴“优享”和“拼车”业务打造出新的专属车型。
滴滴就负责后续投入车辆出行场景的运营,当时内部代号为D01,原本计划在2020年初实现量产。
最后由于成本太高,以及理想聚焦于自己的主线战场,最后双方都没有追加投资,割肉结束了和滴滴合资的桔电出行,结局是合资公司破产。
尽管现在小鹏的条件比几年前的理想更成熟,但由于有先例,这值得思考合作是否好运营?
小鹏给到MONA年销售10万的指引,称很有可能超过预期表现。而MONA最大优势是15万的价位,搭载小鹏的软件,但这有两个问题:
15万左右的车型,例如埃安、传祺的定位都是网约车,现在网约车司机数量已饱和,到明年饱和的情况是否会缓解?增长空间还有多大?以及辅助驾驶实现在网约车上,法规也是影响商业化的因素之一。
另一个是当小鹏冲击高端市场失败后,再下探到15万的区间,虽然是以另一品牌面世,但最后通过小鹏的管道销售,最后可能会形成网约车的品牌认知,多多少少对小鹏的主线车型是有影响的。
从这也显现出,如今的小鹏很着急的找销量,才愿意舍弃此前的品牌形象,挤进网约车的定位。
另外,小鹏现在的车型在20-30万区间,今年二季度整体毛利率从一季度的1.7%下滑至-3.9%。小鹏称今年Q4毛利率有望转正,在明年之前实现成本降低25%的目标,但明年更低售价车型的毛利率能否保证?
三、结语
现在的小鹏和理想走向两个极端,理想是稳固眼前,专注于如何把当下的销量做好,对未来自动驾驶的布局没有那么多。
小鹏选择激进的布局未来,这当然是好的,但小鹏当下更重要的是恢复毛利率冲击销量,以解决现金流紧缺的问题,才更好踏向未来的路。
所以,新业务线的开展对于小鹏来说是激进的挑战,若MONA车型销量好,自动驾驶的推出,能靠软件带来不小的收入,但销量不佳,会为冲击销量带来相应的负担。